大地足球网欢迎您!
今天是:2023年03月22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2021年7月13日焦点访谈的主题是解码全面小康之路 焦点访谈文字版—大地足球网

2021年07月13日 23:07    来源:央视   责任编辑:


20210713焦点访谈视频回放 CCTV13官网直播

当千年梦想成为现实,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30倍的增长,老百姓有明显的获得感,幸福指数提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朝着新目标继续奋斗,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名声,小康的成色越来越蠢了,好天气就是严重污染,基本上看不到,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他的幸福感、获得感,再寻找用事实说话,《焦点访谈》,你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您意义老指气壳小康,两千多年前的《诗经》当中就出现了小康这个词儿,它体现着中国人民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向往,这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中华民族上下求索,历经沧桑,终于经过百年持续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梦想在新时代的中华大地上变成了现实。202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华民族迎来了又一个重要历史时刻,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庄严的宣告底气十足,底气来自于当今中国亮眼的成绩单,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与高收入国家差距进一步缩小,城镇化率超过60%,高于中等收入国家52%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30%,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多年超过7%,如期实现了党的十八大确定的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我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近30倍的这种增长啊包括人均的这种消费支出也增长了将近二十多倍,所以说整个就从消费,从可支配收入,大家总体都在共同富裕,共同发展和共享发展啊,我们国家呢正在从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呢逐步的建立,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跃升,我们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制造业增加值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位,这些都为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经济成绩单的背后,小康社会成色究竟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的也是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一个都不能少,覆盖的领域要全面,覆盖的人口要全面,覆盖的区域要全面,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的民主政治的这个获得感,我们的安全的获得感,我们的民生的获得感都提高了,而不仅仅是体现在一种生产力的水平啊,经济收入的提升啊是一个全方位的进步,全面的进步,全面就在于一个都不能少。

习近平总书记把脱贫攻坚看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他以革命老区扶贫为起点,五十多次调研扶贫工作,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先后七次主持召开中央扶贫工作座谈会,一场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役在全中国范围内打响。十八大以来,我们更把扶贫攻坚改成为脱贫攻坚,目的就是要加快是人民摆脱贫困的步伐,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整村异地搬迁,解决社会保障的财政兜底,还有发展教育,通过教育脱贫,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来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那么这个呢,也就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合唱室。这是贵州铜仁边疆村的陈双全头一次在家门口参加了小儿子的家长会。

一年多以前,全家人还住在深山中的危房里,那里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属于国家一类贫困村,自己常年在外打工,妻子在家照顾孩子,是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9月,他们和四千多户贫困户一起异地扶贫,搬迁到了铜仁市里修建的这个小区,在政府的帮助下,夫妻俩在周边都找到了工作,一家人终于团聚在了一起,就是现在我在这边有4000块钱,就是工资嘛,就是然后我老婆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啊,就说嗯就说两个人嘛,总归比一个人好,一家人在一起嘛,就说开开心心的嘛,日子嘛,就是一天比一天好嘛,有这样好的条件还不幸福啊,房子又没有自己修嗯,就是就有这么好的机会到这里来嗯,上学方便,打工不方便,就感觉有一个我们老家在这个城市里,从深山到城市,从贫困到小康,陈双全一家的生活变化只是这些年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截至2020年底,我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提前十年完成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如今的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0年达到12588元,年均增长11.6%,增速比全国农村高2.3个百分点,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km,新增铁路里程3.5万km,饮水、用电、出行通信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实现全覆盖,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啊历史性得到了解决啊,这个啊,就是而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啊一个重要的标志,全面还在于可持续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这三千多张照片组成的北京蓝天图片集,让北京空气质量的变化一目了然,2013年的时候,年均pm2.5,89.5微克,今年刚刚过去的6月份pm2.5月均浓度破了20微克,好天气变成常态了,严重污染基本上拍不到了。2020年,全国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3年下降54%,中国成为世界上治理大气污染最快的国家。越来越多的蓝天映射的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和成果。从确定绿色新发展理念到生态文明写入宪法,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中国永续发展布画出清晰的方向和路径,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正在明显的改善,煤炭的消费占比去年已经下降到56.8%,清洁能源占比呢提高到24.3,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继续下降,可以说,呃生态文明啊,这个建设力度之大啊改善,这明显是老百姓这些年能够切身感受到的。

金山银山就是小康,绿水青山更是小康。如今的中国,一份绿色答卷可圈可点,森林覆盖率超过23%,新增绿化面积全球第一,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长到14.8㎡,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4%,长江干流历史性实现全优,水体河长制湖长制全面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建立,一系列重大生态工程深入推进,一块块生态环境的短板正在补上。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是全面小康的应有之意,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的发展、绿色的生活方式正在逐渐的向前推进,小康的成色越来越纯了,让人民群众拥有获得感、幸福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宗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一点一滴都牵挂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电动报价2159,为了我们患者,希望企业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做出更大的一个压力,这是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谈判小组针对抗肿瘤治疗的新药d杠一和杠一单抗类药物价格进行的一场谈判,不断的压价,为的就是把一些原来需要患者自费支付的新药、好药、特效药纳入医保报销,让看病不再难不再贵。

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芙蓉学校,同学们正在通过大屏幕与长沙市开福区实验小学的同学们同上一节数学课,六九五十四七九六十三教学一体机高速宽带组成了云课堂的千里眼和顺风耳,正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有机会和城里孩子一起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每天早上9点,天津市河西区的智慧养老平台就会自动给近5000名独居老人拨打电话,一旦电话无人接听,人工智能系统会立即通知家属和社区网格员上门,解决了独居老人突发疾病、无人照顾的痛点问题,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住有所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6亿人,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享有医疗保障,超过80%的居民15分钟内就能够到达最近的医疗点,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3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教育总体发展迈进世界中上行列,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形成了遍布全国的养老服务网络。与此同时,日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托举起越来越多人的安居梦,让老百姓真正从这里面感受到他的幸福感、获得感在提高。我这一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它是全面的多年来小康社会这个奋斗目标的价值指向一以贯之,内涵标准则不断的拓展提高,从摆脱贫困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要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新征程上,依然需要我们扭住奋斗目标,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感谢您收看今天的《焦点访谈》,再见。


来源:央视

相关推荐 更多>

发表评论 立即登录
最近评论